在巨头林立的存储芯片战场,至讯创新以务实打法破局而出,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工艺积淀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“亮剑”。本期城有“新”引力——太湖湾科创城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专辑栏目,看至讯创新科技(无锡)有限公司如何凭借“务实主义”精准定位,快速成长为国内智能存储领域的新锐力量。

“我以前在美国工作过,一开始在美国,后来在美光,然后回国加入了长江存储。”汤强的职业生涯跨越了东西半球,也贯穿了存储芯片的发展史。
在美光时期,他所在的团队就提出了“追求极致”的口号。“从存储密度到速度,到功耗,到性能,到吞吐量,其实都面临很多企业的竞争。”虽然这个目标在当时看起来很遥远,但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,推动着团队不断向前。

多年的科研积累让汤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,于是他离开长江存储,创立了至讯创新。更难得的是,他的团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曾经在美光和长江存储共事过的同事。“大家在这个追求技术极致、追求更好产品的方向上,互相很有认同感。”
这种认同感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在长江存储的三年多时间里,团队一起打拼,在研发和产品端实现了大量技术突破。“64层、128层等三维闪存基本都实现了量产。”这一过程,为团队奠定了深厚的信任基础。


至讯创新成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:如何与“老东家”形成差异化?
他们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技术路线。在三维闪存成为行业焦点的当下,另辟蹊径从二维闪存切入市场。

“基于两个方面,”汤强解释说,“一是二维闪存市场虽然相对于三维闪存来说没那么大,但绝对体量还是很大,占整个闪存市场的百分之十左右,至少是八九十亿美元。”
“第二个方面,我们做二维闪存的产品,可以基于国内的存储工艺代工体系来做,而不需要自己去投生产线。”这种选择体现了汤强务实的态度。“投资生产线首先投资量很大,其次产业时间也会拉长。”
务实并不意味着放弃创新。在二维闪存的基础上,至讯创新通过技术精研,在这个赛道上实现了对大厂产品的超越。


闪存芯片的核心是什么?成本、功耗、性能、可靠性——这四大要素构成了存储芯片的生命线。
至讯创新的独特之处在于:他们用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存储芯片的竞争力。

“我们会不断去提升电路设计的能力,把芯片的功耗、面积、速度做上去。”这种对技术的极致追求,让他们成为了国内唯一能够在19纳米闪存生产线上实现量产的公司。而且,“不但量产,我们已经大量出货。”
四轮融资,数亿元投资,客户名单上出现创维、天邑、紫光展锐等知名企业,还有车规级客户芯成——这些成绩背后,是技术赋能带来的量产突破。


当全球的科技焦点都集中在GPU算力竞赛上时,至讯创新在一个被忽略的“瓶颈”处看到了未来——海量、高速的存储,正是下一代AI落地的关键命脉。
“人们都在讨论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,但一个聪明的大脑不仅仅需要强大的算力,更需要庞大的‘记忆’和‘经验库’。”至讯创新的团队如此形容他们的布局。如果把运行大模型的NPU/GPU比作机器人的大脑,那么高性能的闪存就是它的“海马体”。

在这个全球性的前沿赛道上,至讯创新凭借对存储介质和AI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,正从一个组件供应商,向未来AI架构的定义者之一的角色演进。
这个看似微小的闪存芯片,或许正是解锁人工智能在万千终端设备上自由奔跑的那把钥匙。


在人才选择上,至讯创新同样保持着独特的“个性”。
谈到人才观,汤强表示不一定要名校毕业。“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强的分析学习能力,另外是挑战自我的精神、不断提升的精神,第三就是协作精神。能在这三个方面表现出色,就算是一张白纸,也会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人才。”

从设计工程师到测试工程师,从销售到市场支持,至讯创新正在寻找有能力、有抱负的年轻人。
至讯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。“我们在大公司也磨砺过,现在创业,希望创立一个纯粹简单的、追求极致产品和技术的文化。通过这个文化,让企业成长,让年轻人有平台学习成长。”

用几个词总结至讯创新能快速发展的原因,汤强说:“追求卓越、求真务实、团结一致、砥砺前行。”
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至讯创新和汤强给人的印象是一种难得的务实和沉稳。不追求最先进制程,不追逐最热门概念,而是在看准的细分领域深耕细作,做到极致。
这种务实的精神,或许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的另一种破局之路。

周一至周五 08:30 -17:30
地址:无锡市新吴区菱湖大道111-34号软件园天鹅座D座8层
E-mail:contact@unimcom.com
